关键词:固收+、股债平衡、可转债、二级债基、量化对冲
2024年,全球进入“低利率时代”(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2.3%),同时股市波动率上升(沪深300指数年化波动率超20%)。“固收+”策略通过“债券打底+权益增强”,成为稳健投资者的首选。
收益结构:
债券部分(70%-80%):提供基础收益(年化3%-4%),降低组合波动。
权益部分(20%-30%):通过股票、可转债、打新等增强收益(目标年化5%-8%)。
历史表现:
2018-2023年,“固收+”基金平均年化收益5.2%,最大回撤仅3.8%(远低于纯股基金的30%+)。
工具类型 | 代表产品 | 权益仓位 | 收益特征 | 适合人群 |
---|---|---|---|---|
二级债基 | 易方达增强回报(110017) | 0%-20% | 年化5%-7%,波动率4%-6% | 保守型投资者,接受小幅波动 |
偏债混合 | 广发稳健增长(270002) | 20%-40% | 年化6%-9%,波动率8%-12% | 平衡型投资者,追求中高收益 |
可转债基金 | 兴全可转债(340001) | 50%-90% | 年化8%-12%,波动率15%-20% | 激进型投资者,能承受高波动 |
量化对冲 | 海富通阿尔法对冲(519062) | 0%-10% | 年化4%-6%,波动率2%-3% | 绝对收益追求者,厌恶风险 |
机会1:可转债“下修转股价”套利
搜特转债:2023年5月下修转股价,转债价格从95元涨至115元,涨幅21%。
操作:筛选“PB<1、到期收益率>0”的可转债(如亚药转债、城地转债),潜伏下修机会。
原理:当正股价连续30日低于转股价的70%-80%,上市公司可能下修转股价,推动转债价格上涨。
案例:
机会2:高股息股票增强收益
股息率>4%(如长江电力、中国神华);
派息率稳定(近3年分红比例>50%);
行业龙头(抗风险能力强)。
逻辑:在债券收益低迷时,用高股息股票替代部分债券,提升组合现金流。
选股标准:
机会3:美元债基金对冲汇率风险
选择锁汇型美元债基金(如华安全球美元收益债券,001061),避免汇率损失;
配置比例不超过组合的10%,分散货币风险。
背景:美联储加息周期结束,美元债收益率回落,但人民币贬值压力仍存(2024年美元/人民币中间价波动超3%)。
策略:
资产 | 比例 | 工具选择 | 预期收益 | 风险控制 |
---|---|---|---|---|
纯债基金 | 50% | 招商产业债(217004) | 3.5%-4.0% | 久期<3年,避开信用下沉 |
二级债基 | 30% | 工银瑞信双利(485111) | 5.0%-6.5% | 权益仓位<15% |
可转债 | 15% | 南方希元转债(005553) | 8%-12% | 持仓转债价格<120元 |
现金 | 5% | 货币基金(如余额宝) | 1.8%-2.2% | 保持流动性,捕捉补仓机会 |
操作建议:
每季度再平衡一次,确保股债比例不偏离目标值±5%;
若股市单边下跌超10%,将可转债仓位转移至纯债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