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短期健康险业务的通知》,意味着包括“网络名人”产品百万医疗保险在内的短期健康险将面临更加规范的监管。虽然《通知》中没有出现“百万医疗”一词,但作为短期健康保险的代表产品,百万医疗保险将如何纳入监管,监管过程将对市场产生多大影响,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说起百万医保,大部分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参保人,都不是陌生人。近年来,数百万份医疗保险席卷了国内保险市场。一年交几百块钱就能拿到几百万的保额,以“高杠杆,人人都买得起”为卖点,吸引了无数的粉。近日,艾瑞咨询和众安保险联合发布的《中国百万医疗保险行业发展白皮书》中提到,百万医疗保险的市场规模在未来几年将保持25%至40%的年增长率,到2025年,市场总保费将超过2000亿元。
但是百万医保的问题也很明显。数据显示,随着市场空间的不断扩大,百万医疗保险的赔付率近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预计2020年可能会超过35%。同时存在产品同质化倾向和利润率下行压力,一些缺乏运营经验的小保险公司濒临亏损。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所中国保险与养老研究中心研究员朱表示:百万医疗保险突出的问题是费用比例相对较高,主要是中间费用比例高造成的。
由于百万医疗保险产品多由保险公司和互联网公司通过平台合作销售,因此会有客户流量等费用,保险公司在这种合作模式下没有议价能力。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所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员朱:这种合作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当成本率过高时,从产品成本的结构上,也就是从综合成本率的结构上,就出现了问题。
通知重点保护消费者知情权,特别要求保险机构定期在公司官网披露短期健康险业务整体综合赔付率。朱表示,通过市场化机制,公布赔付率可以使相关产品更加透明,有助于保护消费者利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王国军认为,相关措施将有效减少信息不对称。
从目前来看,财产保险公司在后续会受到更大的影响,因为短期健康险更多由财产保险公司运营,产品占比也更高。短期内可能对增长率有一定影响,但长期来看是有利的。
朱说,要正视上百万医疗保险的问题,通过标准化促进发展。以百万医疗保险为代表的短期健康保险是近年来我国健康保险市场的重大创新,弥补了现有医疗保险制度在保障高额医疗费用方面的不足。
但消费者也要明确,百万元医疗保险属于补偿性医疗保险,即消费者实际支出多少,扣除相应的免赔额后,保险公司按照合同赔付,而不是获得百万元的事故赔偿。而且百万医保一般设置1万元免赔额,只有1万元以上的医疗费用才能进入报销理赔程序。所以日常医疗费用往往达不到理赔标准。所谓“百万”赔偿只是理论上的可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王国军特别提醒消费者,要清楚地理解健康保险的条款,并与自己的风险相匹配,从而成为聪明、理性的保险消费者。